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考察非洲 > 投资非洲

对非洲投资需整体战略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7-23 17:00:13  

上周,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落幕。会上,中国宣布将在未来三年向非洲提供200亿美元贷款额度。

  有人说,非洲是最后一块金矿。可以以此形容非洲对中国企业的吸引力。笔者认为,以国家之力支持非洲,最终目的还是为我国企业赴非洲发展铺路架桥。中国企业赚钱,非洲百姓得益,这本是双赢合作,无可厚非。

  但是,我们必须要承认,目前中国对非洲的投资存在问题,使双赢合作变了味。因此,要加强对非洲的整体战略,从更高层面上协调各部门、各企业在非洲的行为,改变目前的一些无序局面。

  曾几何时,中国是非洲人眼中的兄弟,形象单纯。几十年来,中国给了非洲大量援助,最著名的是坦赞铁路。这些援助至今仍然是中国在非洲的“形象红利”,间接为中国人赴非投资服务。

  然而,这种单纯的“政治援外”模式必然不可持续。随着中国自身建立了市场经济,中非关系的主题也从政治移向经济。从世纪之交起,“走出去”成为中非关系的新概念。

  “走出去”有多重含义。其一是市场,“中国制造”行销非洲。其二是劳务,中国劳动者赴非洲求职谋生。其三是投资与经营,中国企业、中国资本走进非洲。

  不过,在实际运行中,“走出去”有不少问题,需要反思。

  先说市场。中国小商品充斥非洲,虽然价廉,但远远谈不上物美,甚至与“假冒伪劣”相连。很多非洲人对中国产的残次商品深恶痛绝,但又无可奈何。

  再说劳务。有大批中国人漂洋过海,在非洲从事劳务或个体经营,这引发了非洲人的不满。在他们看来,中国人抢夺了他们的就业机会。

  最后说投资与经营。确实,中国企业为非洲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但也存在负面情况。一些中国企业不了解、不遵守当地法律,引发矛盾。不少中资企业都不注重与非洲员工的沟通。

  这些都是“走出去”中的乱象。这些乱象正在透支着中国过去在非洲建立的良好形象。

  曾有非洲人对笔者说:“过去你们只想政治、不想赚钱;现在你们只想赚钱、不想政治。”这话未免有些夸张,但也道出些许事实。

  然而,只想赚钱、不考虑政治是不可持续的。在非洲投资,必须依赖良好的政治关系和政府公关。此外,非洲是个多元的、显得有些混乱的社会,在非洲投资兴业,必须搞好和当地社区、当地媒体的关系。因此,如此透支,长期势必不可行。

  我们应当借鉴日本对非洲的战略。日本将各大财团的产业、金融和商社捆绑,在对非洲投资中“集团作战”。日本政府与企业互相协调,前者为后者提供保障,后者为前者冲锋陷阵。

  据此,一个理想化的对非洲投资体系应当包含三条线。可以把它比作足球队:

  在这支队伍里,“前锋”是企业。我们需要有实力的高大前锋——国企和大型企业,更需要善于把握机会的灵巧前锋——民企和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往往善于发现商机,适合冲锋陷阵;

  在“中场”,我们需要银行、基金等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发现项目后,往往会遇到资金瓶颈,这时金融机构需要为“前锋”输送养分,同时也承担一定风险,避免一些中小企业因资金不足而违反当地法律;

  政府应当扮演“后防线”角色,为赴非中资企业提供保障。关键时刻,外交机构还要当好“守门员”,在海外公民出现人身安全问题时,出面解决,将人的安全置于首位。

  三条线各司其职,互相配合,才能形成对非投资的完整链条。

  然而,现在的三条线职责不明。企业行为与政府行为有时不分,一旦出事,企业又过于依赖外交机构出面;“民企前锋”时常无视“裁判”,不遵守当地法律、规则;“金融中场”的作用还不明显。“政府后卫”则是满场飞奔,又拿项目又搞融资又搞政府关系,还得负责安全,结果经常是忙得不可开交,效果还不一定好。

  要把这支队伍凝聚有序,关键要靠“教练”,即我国对非洲战略的整体设计。需要明确,我们到底要从非洲获取什么,如何获取。我们需要能源资源,但必须取之有道。我们需要非洲的市场,但必须同时培育市场,提升信誉。我们也需要在非洲的国家形象,来为资源和市场服务,途径不仅是政府公关,还需要与当地民众和当地媒体沟通。

  当前,首先要加强“中场组织”,即对非金融。要建立灵活的金融安排,既为大企业,也为中小企业服务。通过金融机构,组织起各种企业都能参与的对非洲投资集群。

    北京赛格斯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经中国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的投资管理公司,经营范围主要涉及国内外大中型工程项目的前期操作、项目投资、项目融资、项目施工管理,承办大型展览服务、商务考察、产品销售等。《非洲考察网》是公司旗下官方网站。十四年来,我们专注非洲市场,先后组织承建了利比亚14亿人民币的房建工程、肯尼亚6亿人民币的地球观测卫星项目、加纳塔克拉蒂供水改造项目、尼日利亚变压器工厂等有代表性的项目。

    我们秉承“立足非洲,面向国内,拓展市场,服务客户”的原则,积极投身各个行业,竭诚为有意开拓非洲市场、进军非洲的行业组织,企业及个人提供“一站式”商务考察、合作项目对接和产品销售服务,为中非间的文化交流,经济发展架起一座桥梁,让国内各组织和企业无后顾之忧地走进非洲,抓住商机,创造财富!

    服务内容:项目前期市场考察、签证、机票、接机、酒店住宿、翻译、政府官员接见、项目操作、当地政策咨询及往返行程的安排等。为赴非进行商务考察的中方组织机构和企业提供强有力服务和强大的商业项目支撑,为中方企业更好地开拓非洲市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近年来,我们先后组织多个商务考察团赴非洲考察,成功运作数十亿美元的项目,现正在运作的政府项目:坦桑尼尼亚科技部卫星发射项目、煤电站项目,肯尼亚国防部无人机采购、航空公司机库建设、变压器工厂项目,布隆迪铁路、公路、水电站、太阳能电站、大型超市、房地产建设、石油勘探,卢旺达水电站建设,莫桑比克水电站,赞比亚铜矿、750MW水电站,安哥拉国家公路改造等项目。 

    民营项目:辽宁阜新华通管道尼日利亚工厂项目,河北青县钢厂尼日利亚搬迁项目,坦桑尼亚二手发电站项目。

    为更好地走进非洲,开拓非洲市场,我们与一些志同道合的国内外企业组建了非洲商务联盟,成立了“非洲商务联盟企业家俱乐部”,欢迎有意与我们一道开拓非洲市场的企业家加入我们,同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非洲商务联盟”。

    以下是我公司部分项目及在非高层合作伙伴:

 

 DSC_1263.JPG 2009316153236381.jpg  

 20111020153539926.gif psbe (7).jpg   [CropImg]12寸-3.jpg 手机照片 179.jpg 

 DSC_1421-1.jpg 20141023_221519.jpg

 办公地点:天津市武清区畅源道国际企业社区B2座

联系电话: 022-82939592 18511835357   邮箱:bsimvip@163.com

 

在线咨询
地址:天津市武清区畅源道国际企业社区B2座 电话:022-82939592 手机:18511835357(孔先生)
首页|商务资讯|非洲商机|考察非洲|非洲创业成功案例|俱乐部成员|签证办理|专家团队|企业黄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