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爱心大使-卡翁达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2-24 09:15:52 |
提起艾滋病,卡翁达有切肤之痛。几年前,他心爱的独生子姆素季奥被艾滋病夺去了年轻的生命。从此,艾滋病就成了他的“天敌”,他逢人就历数艾滋病的危害,讲解防治艾滋病的知识。
赞比亚是非洲艾滋病重灾区之一,全国1120万人口中,平均五个成年人就有一人是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携带者。卡翁达通过调查发现,艾滋病之所以如此猖獗,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普遍对艾滋病讳莫如深,卡翁达称之为“艾滋病沉默之墙”。他在各种场合呼吁人们摈弃传统观念,及早到医院检查治疗。几年过去了,响应者寥寥无几。他意识到光有语言还不够,还要有行动。
卡翁达通过发表电视讲话,向全国观众宣布:他将做艾滋病检查。若结果是阳性,他会公开承认自己是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携带者,一边照常工作、生活,一边积极治疗。卡翁达抽血化验半个小时后,向等候多时的各界人士和媒体宣布,他是阴性。他大声说:“你们都看到了,艾滋病检查就这么简单,一点也不神秘。”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回顾此事,卡翁达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对记者说,他那次“吃螃蟹”之举很有成效。他刚刚接到卫生部门的报告,一个月的时间,就有上千人到医院做了化验。不仅有首都卢萨卡的市民,还有一些农村人也加入到体检的行列。
要让所有的孩子有饭吃
卡翁达特别喜爱孩子,在赞比亚是出了名的。他自己有9个孩子,还抚养着一个牺牲了的独立老战士的孩子。自己的孩子长大了,他就经常到孤儿院,看孩子们做功课,和孩子们一同歌唱。
在马路上,在十字路口,只要汽车一停下来,马上会有一群衣衫褴褛的孩子围拢过来,伸出脏兮兮的小手要吃的。每当此时,卡翁达的心情格外沉重,他发誓要在有生之年让尽可能多的孩子有饭吃,有书读。赞比亚总共有近80万孤儿,其中60万为了生存而在恶劣的环境下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另有20万流落街头。
三年前,他发起成立了“卡翁达非洲儿童基金会”。自此以后,他在电台和电视台上,在各种会议场合,一次又一次地向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国际救援机构大声疾呼:大家都来重视儿童问题。在他的动员和组织下,主要依靠社区的力量,加上国际赞助,已经在卢萨卡建成了四所主要面向孤儿的小学和一个诊所。
卡翁达当总统时曾4次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人结下了难以割舍的情谊,对中国留下了难忘的美好印象。